當血緣成為詛咒,愛能否不質變?
失控的照護,葉真中 顯老師著,天培文化作品。
第16回日本推理文學大賞新人賞
2014年 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 第10名
2014年 想讀這本推理小說 第5名
母親在電話中向我描述外婆最近的狀況。
已屆90高齡的外婆,在去年外公逝世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。
即便兒孫成群,由小舅一家同居照護,
失去超越半世紀的牽手,這件事還是重挫外婆的身心。
行動自如時胡言亂語,趁著家人不注意爬到鄰居的樹上說是要摘果實,
跌下來後開始臥床,在我探望她時體重只剩30多公斤。
那時我想起去年逝世的,先生的奶奶。
家住無電梯舊公寓三樓的奶奶,每次的回診都得由我公公與叔叔輪流揹負。
我不知道30公斤這數字,對小舅一家們來說會有甚麼意義。
自1970年代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,
於1994年進入高齡社會(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超過14%)。
台灣遊客到訪日本總愛大肆採購各類保健藥品,
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到,
許多為我們服務的店員(尤其是便利超商)年紀都可以當我們的爺爺奶奶了。
醫療技術進步延長國民壽命,
另一方面家族結構又以核心家庭為主軸,
於是,「家人照護是日本的詛咒。」
葉真中顯老師在這本 失控的照護 毫不留情的寫出日本在這部分的困境。
日本政府當然也預測到這問題,
並從1996年起開始著手建立照護保險制度。
但經過了將近20年,照護保險制度是否有如立法者想像發揮效用?
在閱讀 失控的照護 後,答案呼之欲出。
故事繞著這幾個人進行著:
〈羽田洋子〉
婚姻失敗後帶著孩子回娘家的羽田洋子,
非常感激包容她並給予協助的母親。
稱不上舒適但溫馨的日常生活卻在母親病倒後變調,
自此,家庭是地獄的代名詞。
書中除了細膩的描寫出 久病之前無孝子 的現實狀況,
也道出家庭照顧的照護者心中的複雜情感。
深信血緣之間的羈絆堅不可摧只是欺騙自己的咒語,
在被照護者逝世後的放鬆感才是最真實的。
只是,隨之而來的罪惡感又該如何消化?
〈檢察官大友秀樹〉
凡事認真,堅信正義的大友不但是社會上的菁英,
就連在家人照護這塊上也是處於 安全地帶 的幸運兒。
這樣的他想維護正義當然沒問題,
但若是要說能夠將心比心,我想處於弱勢的一方一定不以為然。
沒有親身體驗過地獄,怎麼能知道大家心中的苦?
〈佐久間功一郎〉
相對於檢察官大友,
個人反倒覺得佐久間功一郎的想法比較貼近一般人。
當然我並非贊同從事違法行為,
但要是可以過得輕鬆一點,誰不想要呢?
於是尺度的拿捏相當重要。
正當大家都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時,
「他」持續進行著「殘忍」犯行。
「他」是誰?犯罪的目的又是甚麼?
在緊張的故事進行下,業真中顯老師一面揭穿照護制度種種問題:
看似完善的照護制度,是否真能提供需要者所需?
照護機構所需人力數量龐大,工作壓力與薪資不成正比,
政府是否有考量到這點?
茱莉安.摩爾Julianne Moore小姐以飾演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Dr. Alice Howland
電影《我想念我自己》拿下2014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大獎。
雖知道是以女主角得知自己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,
在家庭、生活、工作上所遇到的困境為主題的電影,
但電影的步調還是讓我感到意外。
沮喪、失措,覺得對不起家人,憤怒,
這些情感都在Julianne Moore小姐精湛的演出下精準呈現。
不過整部電影並非單純的壟罩在負面情緒中,
反倒是給人另一種不可思議的平靜感受。
可這終究是電影。
當我們碰到家人需要密集照護的狀況時,又該怎麼辦?
比起個案性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,
對高度高齡化的日本來說,
老人照護更是需要全盤考量的國家危機。
這對已經一腳踏入洞穴的我們台灣來說也是。
失控的照護,非常精采、發人省思的一部推理作品,
誠摯推薦給大家:)
感謝各位撥冗閱讀:)
感謝 天培文化 提供本次閱讀機會:)